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盛大開幕,吸引萬人關注生態保護
2024 年 12 月 27 日公益活動動物保護 發佈

#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盛大開幕

## 引言:一個生態與教育的綜合體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於上個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了上水地區一個新的生態保護與教育基地。這個佔地37公頃的公園不僅是為了補償北都發展所造成的生態損失,更致力於為來訪者提供一個親近自然的機會。截至上月底,已經有約5000名遊客到訪,讓這個新景點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 三大區域:多樣性與美的結合
公園內的設計十分用心,分為三個主要區域:5公頃的訪客區、11公頃的農業區及21公頃的生態區。訪客區特別適合拍照打卡,金黃色的稻田、層層疊疊的太陽花與波斯菊等花卉,無疑是吸引遊客的亮點。

## 面對挑戰:農戶的聲音
然而,公園的開放並非一帆風順。有在公園內耕作的農戶反映,排水系統的設計存在問題,導致在某些情況下無法抽水,影響到作物生長,甚至讓火龍果面臨淹水的風險。這樣的情況提醒我們,在生態保護的同時,必須兼顧農業生產的需求,讓生態與經濟能夠和諧共存。

## 給予生物的棲息地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不僅是遊客的樂園,更是多種生物的棲息地。漁護署根據不同鳥類的習性,打造了濕田、淺水池、沼澤等多樣的生境。這些生態設施不僅能夠吸引各類瀕危鳥類,還能讓遊客更深刻地理解生態系統的價值。

## 結語:展望未來的生態旅程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開放無疑是香港生態保護的一大步。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訪客來此探索自然之美,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針對現有問題進行改進,讓這個生態公園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價值。讓我們共同期待,在這片自然的懷抱中,無論是人類還是生物,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家。

Tags: , , , ,
罕見朗氏印太喙鯨擱淺大澳,專家呼籲保護海洋生態
2024 年 12 月 1 日動物保護海洋生態 發佈

在香港大澳南面水域,昨晚7時許,一條長約5至6米的朗氏印太喙鯨不幸擱淺,最終因傷重而不治。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因為朗氏印太喙鯨是極為罕見的物種,這是香港首次錄得該物種的活動蹤跡。

據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的估計,這條擱淺的鯨魚可能因為迷路或受到攻擊,才游至大澳水域。當時,多名市民見狀,立即跳入水中,試圖拯救這條受傷的鯨魚。儘管他們的努力令人感動,卻仍無法挽回鯨魚的生命。

據悉,這條鯨魚在擱淺時身上有多處流血的傷口,顯示其受傷情況非常嚴重。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救援後,專家們無奈地宣布這條鯨魚於12月1日凌晨零時不治,屍體隨後被送往漁護署進行解剖,以研究其死因。

這起事件的發生,再次提醒了我們對海洋生態的保護重要性。專家指出,隨著海洋環境的變化,許多海洋生物面臨著生存的威脅。這不僅是個別物種的危機,更是一個生態系統的警鐘。

海洋生物保護組織呼籲政府和社會大眾加強對海洋生態的關注,並採取行動來保護這些珍稀物種。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保護海洋的責任。

這起擱淺事件讓人痛心,但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保護措施,讓這些美麗的生物在海洋中自由生活,而不再因人類的行為而受到威脅。

Tags: , , ,
香港動植物公園九隻猴子死亡引發類鼻疽關注
2024 年 10 月 19 日動物保護 發佈

近日,香港動植物公園發生一起引人關注的事件,公園內的九隻猴子接連死亡,經過詳細的病理學診斷和解剖,最終確認死因為感染類鼻疽伯克氏菌所引發的敗血病。這一消息不僅引起了公眾的強烈關注,也讓相關部門對類鼻疽的防控工作再次重視。

據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的說明,這九隻猴子的死亡事件發生在本月初,經過調查和化驗,確認它們的身體組織中存在大量的類鼻疽伯克氏菌。相關專家表示,類鼻疽在香港屬於風土病,雖然一般不會通過人與人或動物傳播,但其病菌在本地環境中仍能存活,這引發了對公共健康的擔憂。

此外,衛生防護中心也通報了近期一宗新增的類鼻疽感染病例,患者為一名59歲的女子,居住於深水埗,因長期病患而感染類鼻疽,目前情況穩定。這表明類鼻疽在社區中的存在,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專家指出,類鼻疽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與受感染動物的接觸,而猴子作為社會中與人類相對接觸頻繁的動物,無疑在傳播上具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提升公園及周邊環境的衛生管理,增強監測機制,並加強對動物健康狀況的檢查,都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此次事件除了反映出類鼻疽的潛在威脅,也引發了關於動植物保護、公共衛生等多方面的討論。隨著社會對此事件的關注度上升,相關部門也應加強與公眾的溝通,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資訊,讓市民知曉類鼻疽的防護措施,從而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動植物公園及其他相關機構需嚴密監控動物健康狀況,並在必要時進行疫苗接種及其他防疫措施,以保障公園動物的安全及健康,同時也保護人類的公共健康。

Tags: , ,
香港動植物公園9隻猴子因類鼻疽感染相繼死亡,引發關注
2024 年 10 月 18 日動物保護 發佈

近日,香港動植物公園接連發生9隻猴子相繼死亡的事件,令公眾倍感震驚。經過專業解剖和檢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確認這些猴子死於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起的敗血病,這一結果不僅讓人感到惋惜,也讓人對類鼻疽的傳播途徑產生了關注。

據了解,類鼻疽是一種由伯克氏菌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影響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和家畜。此病菌的潛伏期較長,且可經由直接接觸或吸入受到污染的物質而傳播。此次事件中,死亡的猴子均在同一地點發現,且他們的屍體經過檢驗後,器官組織中發現大量的類鼻疽伯克氏菌,這也讓人推測可能與公園內近期的土木工程有關。

在此事件發生後,社會各界對香港動植物公園的動物管理和公共衛生問題表示擔憂。專家指出,動植物公園作為一個重要的生態和教育場所,必須加強對於動物健康的監測和管理,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特別是在進行任何環境整治或公共工程時,相關單位應該對動物的健康進行評估,以降低潛在風險。

楊潤雄表示,政府將會對此事件進行全面調查,並會加強對動植物公園的監管措施,確保動物的健康及安全。當局也強調,目前對於市民的健康影響是有限的,並未發現有傳染風險,市民可以放心。

這起事件不僅引起了市民的關注,也讓專家們開始討論類鼻疽在動植物之間的傳播問題以及如何防範。很多人擔心,隨著城市發展和環境變遷,動植物之間的相互影響會更加複雜,這對於生態平衡可能造成威脅。專家呼籲大家在保護動物和自然環境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的健康防護。

總的來說,這次猴子死亡事件希望能引起社會對於動植物保護和公共健康的重視,並促使相關部門在管理和政策上做出改進,為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Tags: ,
海基會秘書長提議兩岸協商 盼送梅花鹿促進交流
2024 年 10 月 18 日兩岸關係動物保護 發佈

在兩岸關係緊張的背景下,海峽交流基金會的秘書長羅文嘉於近日在馬祖大坵島提出了一項富有創意的提議,希望透過與對岸海協會的協調,將一對梅花鹿送往福州動物園,以促進兩岸之間的交流與理解。羅文嘉的提議不僅是對動物保護的呼籲,更是希望透過這一象徵性的行動來緩和目前的緊張局勢。

在會議中,羅文嘉指出,近來中國大陸在周邊海域的軍事演習讓和平的氛圍受到影響,這樣的情勢下,兩岸之間的對話顯得尤為重要。他提到,馬祖作為兩岸交流的前沿,應成為協商的場所,並邀請海協會在當地展開對話,以期找到解決目前緊張局勢的辦法。

對於羅文嘉的提議,中國大陸國台辦的回應強調,九二共識依然是兩岸交流的基石,並表示希望能在這一框架下展開更深入的討論。這一聲音反映了兩岸在政治立場上的根本分歧,但同時也顯示出雙方在某些領域仍然存在合作的空間。

羅文嘉的提案不僅僅是一個動物的移交,更是一個希望的象徵。在此時此刻,這對梅花鹿的送出可以被視為一種友好的信號,提醒兩岸人民,無論政治如何變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交流始終是最為重要的。他呼籲雙方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彼此,尋求共識與合作的可能性。

在參訪馬祖的過程中,羅文嘉也強調了海基會在促進兩岸交流中的角色,並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交流活動,讓兩岸人民在文化、經濟等多方面建立更緊密的聯繫。羅文嘉的聲音,無疑為當前的兩岸關係增添了一絲希望與期待。隨著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互動日益複雜,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和平相處的方式,將是未來兩岸關係的關鍵。

Tags: , ,
香港動植物公園驚現猴子集體死亡事件 引發社會關注
2024 年 10 月 15 日動物保護生態環境 發佈

近日,位於中環的香港動植物公園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事件,短短兩天內,公園內共計有九隻猴子不幸死亡,這一突發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根據官方資料,死亡的猴子包括一隻白臀長尾猴、一隻松鼠猴、三隻棉頂狨猴以及三隻白面僧面猴。涉及的棉頂狨猴更是極為珍貴,全球僅存約2000隻。這一事件不僅令人痛心,也引發了對動物保護及園區管理的討論。

香港動植物公園在13日宣布這一消息後,隨即關閉了哺乳類動物區,以展開全面調查。政府部門的回應不遺餘力,迅速聯絡漁農自然護理署,並安排相關的解剖化驗,以確定猴子死亡的原因。從初步的情況來看,這一事件的發生或許與環境因素或生病有關,然而具體原因仍待進一步的調查結果出爐。

許多動物愛好者及市民對此事件表達了高度擔憂,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討論,很多人呼籲政府加強對動植物的保護及監管。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也在14日的記者會上強調,會密切關注事件進展,並保證公園在處理此事件時將採取最高標準的專業態度。

動植物公園作為香港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不僅吸引了大量遊客,也承擔著教育市民和保護野生動物的使命。此次事件的發生不僅影響了公園內的生態平衡,也讓人們重新思考動物園的功能與責任。動物們的健康與安全應是每個動物園最重要的課題,而此次事件的發生無疑給予了我們深刻的反思機會。

隨著調查的深入,公園方面將公開更多的信息,並希望能夠找出導致這一悲劇的根本原因。同時,動植物公園也呼籲社會各界對於保護動物的責任,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人類活動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存,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希望事件能夠引發更多人對動物保護的關注與行動,共同守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Tags: ,
香港動植物公園突發事件:八隻猴子同日死亡
2024 年 10 月 14 日公共安全動物保護 發佈

在香港動植物公園內,令人震驚的事件發生了。昨日,園內有八隻不同品種的猴子相繼死亡,讓許多遊客和動物愛好者感到惋惜。根據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報告,這八隻動物包括一隻白臀長尾猴、一隻松鼠猴、三隻棉頂狨猴與三隻白面僧面猴。這一突發情況引發了園方的高度重視,並已立即聯絡漁農自然護理署進行後續處理,安排對這些動物進行解剖化驗,以查明死亡原因。

為了確保其他動物的健康與安全,動植物公園決定從今日(14日)起至10月20日,暫時關閉哺乳類動物區進行全面的清潔和消毒工作。這一措施旨在防止可能的疾病擴散,並保護在園內生活的其他動物,顯示出園方在動物福利上的責任感。

許多遊客在得知消息後,對於突如其來的動物死亡事件感到驚訝與不安。動植物公園作為香港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家庭前來參觀,這次事件無疑對公園的形象與遊客的信任造成了一定影響。園方表示,將會持續更新相關情況,並在調查結果出爐後,將會公佈具體的解釋與後續措施。

目前,動植物公園的管理團隊正在全力以赴,確保所有在園動物的健康。園方呼籲公眾,對於此次事件保持關注,但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動物的健康狀況複雜,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它們的生存狀態。在這樣的時刻,團結與理性應該成為我們共同面對的態度。

隨著調查的進行,園方將會加強園內的監控與照護工作,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同時,也會加大對動植物保護的宣傳,提升公眾對於野生動物保護的意識,讓大家更加了解動植物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與重要性。

這次事件無疑是一個警鐘,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未來,如何更好地保護動植物,讓它們在安全的環境中生存,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關注的課題。希望這起事件能夠成為改進與提升的契機,讓香港的動植物公園成為一個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態園地。

Tags: ,
馬鞍山牛隻遭的士撞亡,目擊者心痛不已
2024 年 10 月 4 日公共安全動物保護 發佈

在香港馬鞍山的西沙路上,昨晚發生一起令人心痛的車禍事件。一輛新界的士在行駛過程中不幸撞上了一隻公牛,這隻名為「家慈」的牛隻在村民的心中佔有一席之地。然而,這場悲劇的發生讓目擊者感到無比震驚與哀傷。根據現場目擊者的描述,該公牛在被撞後重重倒地,面部和身體多處流血,情況相當淒慘,令人不忍直視。目擊者表示,牛隻在地上奮力喘息,甚至流下眼淚,畫面令人心碎。

這起事故發生在昨晚約七時,當時的士正在沿西沙路往馬鞍山方向行駛,卻因收掣不及在泥涌附近撞上這隻牛隻。隨著事故的發生,的士的車頭嚴重損毀,擋風玻璃也碎裂,現場一片狼藉,顯示出事故的猛烈程度。

村民和義工們對於「家慈」的遭遇感到非常不捨,許多人聚集在現場,對這隻牛隻表達哀悼。據悉,「家慈」是一隻受到村民喜愛的牛隻,經常在村中出現,並且有著獨特的頸帶,然而在這次事故中,它的頸帶被撞斷,象徵著它的生命也戛然而止。

社交媒體上,這起事件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許多網友在平台上分享了目擊的經過,並對事故表示譴責。人們不禁思考,為何在這樣的路段,牛隻會出現?而駕駛者又是否應該提高警覺?這起事故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交通意外,更引發了對於交通安全和動物保護的深刻反思。

事故的發生提醒了我們,無論是行駛在路上的汽車,還是生活在周圍的動物,都需要更多的關注與保護。希望未來能夠對動物出入的安全進行更好的規劃,避免此類悲劇重演。這起事件不僅讓人痛心,更讓我們深思,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為這些無辜的生命提供更好的保護。希望「家慈」的遭遇能促使相關部門重視動物的安全問題,並加強對於此類事件的防範措施,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與保護。

Tags: , , ,
香港大熊貓改名比賽啟動,邀請市民共同參與創意命名!
2024 年 10 月 4 日動物保護 發佈

香港,2024年—為了慶祝中央贈港的兩隻大熊貓「安安」和「可可」,香港政府正式啟動了一項名為「大熊貓命名比賽」的活動,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為這對新成員提供更具意義的新名字。

這對大熊貓於上周抵達香港,目前正在海洋公園進行檢疫,預計很快就會與公眾見面。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主辦的命名比賽將於即日起至本月27日舉行,所有香港居民都可以提交他們的創意。參賽者需為每隻大熊貓提供一個新名字,並用不超過100字的文字解釋名字的特色。

這項比賽不僅是一次命名的機會,更是一個讓市民展現創意和愛護動物的平臺。大熊貓作為珍稀動物,擁有獨特的文化象徵,參賽者可以根據他們的性格、外貌或生活習性來提出名字。例如,據說「可可」相對「安安」更具適應能力,因此參賽者也可以從這些特質中汲取靈感。

此外,這次活動還包括一個大熊貓繪畫比賽,鼓勵小朋友和家庭一起參與創作,表達他們對這對大熊貓的喜愛。海洋公園也將選出最佳作品進行展示,並計劃提供獎品以鼓勵更多的參與。

大熊貓的到來不僅是香港動物園的一項重要新舉措,更是增進市民對動物保護意識的良機。透過這次命名比賽,市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增強對這種珍稀動物的保護意識。

如果你也想參與這場盛事,快來為這對可愛的大熊貓命名吧!無論是基於文化、外貌或是其他靈感,讓我們一起為「安安」和「可可」選擇最合適的名字。參賽者的創意將會在社區中激起共鳴,讓更多人關注這些珍稀生物,並參與保護行動。

截止日期在即,不要錯過這個與大熊貓親密接觸的機會!為你的創意取個名字,並準備好在海洋公園見證這對新成員的亮相。

Tags: , ,
香港大熊貓命名比賽啟動!讓創意為可愛的熊貓注入新生命
2024 年 10 月 3 日動物保護 發佈

在香港,一對可愛的大熊貓「安安」和「可可」最近抵達海洋公園,為這座城市帶來了無限的歡樂與期待。為了讓這對新朋友更好地融入香港的大家庭,香港政府宣布舉辦一場引人注目的命名比賽,鼓勵市民們用創意為這兩隻熊貓重新命名。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與海洋公園攜手合作,推出的這項比賽自即日起至10月27日開放報名,所有香港居民均可參加。參賽者需為每隻熊貓提出一個有意義、能夠突顯牠們特質的新名字,並附上一段不超過100字的解釋,讓大家了解選擇這個名字的原因。

這對大熊貓是中央政府贈送給香港的珍貴禮物,旨在促進中港文化交流和增強市民對自然生態的認識。透過這次比賽,居民不僅能展現自己的創意,還能感受到參與社區活動的樂趣。

海洋公園的發言人表示,熊貓「安安」是雄性,性格活潑好動,喜歡探索新事物;而雌性熊貓「可可」則相對較為靜謐,擁有優雅的舉止。這些特質無疑為參賽者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讓大家在命名過程中更加用心。

除了命名比賽,海洋公園還將舉辦大熊貓繪畫比賽,鼓勵小朋友們用畫筆表達他們對大熊貓的喜愛。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居民的參與感,也有助於增進對大熊貓保護的認識,讓更多人關注這些可愛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

透過這些富有趣味的活動,香港的居民將有機會在享受創作過程的同時,為大熊貓的未來增添一份美好的祝福。期待在這個富有創意的比賽中,能夠看到多元而有趣的名字出現,讓「安安」和「可可」在香港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快來參與這場充滿熱情與創意的比賽吧!無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讓我們一起為這對可愛的大熊貓取一個獨特的名字,讓它們在香港的生活更加精彩!

Tags: , , , ,